「目連救母」與孝親精神

Posted on
August 30, 2024

目連救母(局部,19世紀十殿閻王圖)(白瑞旭教授漢學地獄研究網)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節,而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更是深入民心。在這個以孝親報恩為精神內核的佛教節日里,讓我們回顧佛陀開示孝親報恩的《父母經》(Toh 315),同時探索《甘珠爾》中的「目連救母」。

在《父母經》中,佛陀宣示了孩子孝敬奉養父母的重要性。佛陀不僅對比丘宣說真誠孝敬父母的孩子值得讚嘆,同時頁表示父母雙親是孩子應該孝養和關護的對象。世尊告大眾,孝順父母者為賢者,此生將不受毀謗,來世亦可投生善趣。

儘管在漢文《大藏經》中並沒有這部經典,但漢文《大藏經》中確實收錄了數部以孝敬父母和感念祖先恩德為主題的經典,其中就有廣為人知的《佛說盂蘭盆經〉和《報恩奉盆經》。作為傳統民間「鬼節」淵源的根本經典,這兩部經典中皆敘述了佛陀大弟子目犍連尊者(譯者註:即目連尊者)為救助墮於惡道的母親所做出的努力。

雖然這兩部漢傳經典幾乎可以肯定中國的最初為古代編撰,但「目連救母」故事在《甘珠爾》是有跡可循的。《律本事 ・藥事》中就記載了與《盂蘭盆經》中目犍連尊者救母雷同的事蹟,內容還包括尊者回憶佛陀報答父母之恩的開示,這為以「孝道」為主題的佛教文獻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補充參考。

在此附錄古漢譯本:唐朝義淨法師所翻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中目犍連尊者回憶佛陀對報答父母之恩所做出的開示,以茲參考:

具壽目連作如是念:「世尊先說:『父母於子,能作難作,乳哺養育,教識種種贍部洲事。假使有人,一肩擔父、一肩擔母,至滿百年,猶不能報父母之恩。又將大地珍寶玩飾之物以奉父母,猶不能報,不為慇重。若父母不信佛法僧,漸漸教令信佛法僧,乃為報恩。若父母先無戒行,能漸教令持戒;若父母慳貪,能令捨施;若無智慧,令有智慧。如此之事,乃名報恩。』」。

相關閱讀:
《父母經》(Toh 315 The Father and Mother Sūtra
《律本事》 之〈藥事》(Toh 1-6 The Chapter on Medic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