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善美:田朴珺女士

Posted on

《阿那婆達多龍王所問經》(Toh 156 The Questions of the Nāga King Anavatapta)的英文譯本已完成翻譯並出版了。這特別要感謝田朴珺女士,由於她慷慨解囊,贊助了【八萬四千・佛典傳譯】從翻譯到出版此經所需的一切經費,才讓我們如期順利完成所有的工作。

田朴珺女士不僅集演員、製片人、演説家、創業者、室內設計師、暢銷書作家於一身,更是國際文化交流大使,同時還創辦了自己的影視公司和學院。

當提及自己的多重角色時,田女士表示:「我覺得每個人都是由多元的角色所塑造而成的。不論是這個所謂的作者也好,製片人也好,或者是這個創業者這種身份,我覺得都希望能够自己保持初心以及好奇的快樂心,然後一直能往前這麽走,特別是我們身為女性,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不要怕被批評,不要怕在社會上遇到一些困難和逆境。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在一生中遇到所有的困難是有一個恆定的量,因為我姥姥從小就告訴我說一個人一輩子喫多少東西,和一輩子受多少的苦,都是命中註定的。所以你就前半生盡可能的就是多去喫點苦,到老了以後就會沒有那麽辛苦。這句話就一直在我心裏頭。我就希望在我年輕的時候,在我各方面條件和體力都很好的時候,我都願意去嘗試,多願意遇到一些困難,然後去克服它。」

當田女士談起自己眼中的幸福是什麼時,她的理解卻是如此簡單,又那麼言簡意賅。她說:「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追求幸福,因為我覺得追求幸福不是一個短暫的快樂追求,而是一個長久長遠的計畫,會有個long term plan,而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暫的多巴胺滿足感。我希望我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可能需要放下眼前很多短暫的快樂。所以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很喜歡吃巧克力,如果我天天吃巧克力,我覺得這就不見得是個真正的幸福。但是如果我努力了很久,然後我奬勵我自己一塊巧克力,這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因為追求幸福的話題而意外談到了她的愛好——繪畫,我們還有幸欣賞了田女士的畫作。她說:「我從小看到繪畫的時候,我覺得我也能畫,也沒有找老師去學過,然後就自己畫,就覺得畫的好像還可以,這個就是天分的東西,我覺得這是老天給我的禮物吧。過往那個年代教育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就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書讀好,所以我天天都在補課學習,而學習還是一般般。後來長大了,我覺得到了最後人還是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長大了以後還是覺得自己喜歡畫畫,就最後還是在畫畫,就是這樣。」

儘管田女士的事業成就斐然,備受矚目,然而,她與佛教的深厚緣分卻鮮為人知。

「其實我不覺得是我選擇了佛教,我認為是佛教選擇了我,因為我出生在佛教家庭中。我出生前就開始學佛了,因為媽媽懷我的時候就在燒香拜佛,所以我覺得我很幸運。我媽媽説她有很嚴重的腎炎,所以嚴格上講,其實不太能生小孩的,但是我算是一個醫學奇蹟吧,她那麽嚴重的腎炎居然能生出一個很健康的孩子,我媽就一直説就是觀音菩薩保佑,因為她生我的時候就一直在拜觀音。我從小知道的第一個佛菩薩的形象就是觀音菩薩,後來還有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然後普賢等等。我能够有緣分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其實算是被佛教選擇了。我覺得這是我非常快樂和堅定的一件事情,這是我的信仰,而且是我一生不會改變的信仰。」

田女士早年偶然看到84000的宣傳短片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個宣傳片還意外成為她設計所創辦的承禮學院院徽的靈感來源。後來,田女士去了菩提迦耶參加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教學活動,並對「贊助一部佛典」等護持項目有所了解,她一直都想為佛法做點事情。數年前,選擇了贊助《阿那婆達多龍王所問經》。

「.....其實當時選擇贊助這部經典,是希望保佑當時還沒出生的女兒平安順利,然後健健康康的成長,有這樣的寓意、期望和祈福在其中。現在她已經四歲多了,這部經典也終於出版了,我非常的開心,我覺得就好像是看著她慢慢成長,然後這部經典的翻譯也完成了。我希望她長大以後能够看懂這部經典,然後也告訴她這部經典其實跟她也有一定的緣分,讓她知道因為她的關係,我才發願去贊助這部經典的翻譯。」

在《阿那婆達多龍王所問經》中,佛陀在靈鷲山為阿那婆達多龍王開示了六度、正念和禪定等菩薩道的核心法教,並側重講解菩薩道究竟本質——超越語言的空性。隨後,龍王邀請佛陀前往其住處接受供養。龍王的住處就在須彌山附近帶有傳奇色彩的無熱惱湖,相傳這個湖泊是南瞻部洲四大河流的源頭。佛陀與無數隨侍應邀前往此處並繼續宣說法教,最後還為龍王及其眷屬授記。此外,佛陀在經中也闡述了護持與行持正法的重要性,以及護持正法的功德。

當談及如何啟發和鼓勵更多人護持84000時,田女士以「銀行帳戶」妙喩行善積德的重要性:

「我打個比方說你在銀行裏存款,你存一塊錢,你看得到你的存款。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護持經典也好,我們做很多公益,我們做很多慈善,去捐贈,去幫助人,去助善。或許你覺得這個錢花掉了,就好像銀行帳戶的上就少了些數字,但是我還是相信,在另外一個世界會有一個Account 對吧,那個就是所謂的積德。我是很相信積德這件事情,因為我特別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我是覺得如果有些人願意去護持經典,我覺得我希望大家去做,因為你會發現你內心的充盈可能眞的帶給你的那種快樂和滿足感。」

田女士覺得信佛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善根和慧根的人,她呼籲更多的佛弟子都能够一起護持佛法,並用各自的方式來傳遞善愛和美,為大家帶來智慧的光明,照亮人心。

「我希望能够通過這份微薄的貢獻,讓更多的人看到佛法的精髓,讓更多的人能够得到佛法的指引,我覺得這就是我能做的一份小小的發心吧。要將所有的佛典都翻譯出來實在是太浩瀚了,這需要花上非常多年的時間才能够做好。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够助緣這件事情,那可能就會早一點完成,讓更多人獲益,所以這就是我做贊助佛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