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四千・佛典傳譯】於3月16日舉辦了一場以「深忍」為主題的經典導讀,並有幸邀請著名作家、翻譯家和攝影家馬修・李卡德法師(下稱馬修法師)給予直播開示。在此次的直播開示中,馬修法師以《三摩地王經》第九品(The King of Samādhis Sūtra, Chapter 9)的内容作為參照,重點強調了修持忍辱波羅蜜對現實生活的重要性。馬修法師說明忍辱的修持不僅讓我們在面對困境、痛苦和傷害時不再煩躁、憤怒和沮喪,還能讓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寬廣,並以同理心和慈悲心理解和包容他人。
《三摩地王經》的藏譯本共分四十品。在此經中,佛陀於靈鷲山為月光童子宣說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摩地法門,以及空性、菩薩行和善巧方便等教法。佛陀在第九品中開示了菩薩應當安住深法忍,經雲:「當如實觀一切法猶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等,若能成就深忍,菩薩於染法不染、瞋法不瞋、癡法不癡」。此外,佛陀還以長篇偈頌開示諸多法要,當中包括:遠離愚者、實修的重要性和諸多空性的譬喻等。
如淨虛空月, 影現於清池,
非月形入水, 諸法亦復然。
(摘錄自古漢譯本《月燈三昧經》)
《三摩地王經》的請法菩薩為月光童子。此外,月光童子也出現在數部經典內,其中就有寶積部的《光明遍放經》(Toh 55 The Teaching on the Effulgence of Light )。在《光明遍放經》中,世尊為月光童子講述如來所放種種光明為證悟之顯現,同時分別說明每一種光明對應的功德。
《三摩地王經》是印度早期大乘經典,在中觀學派月稱論師的《入中論》和《淨明句論》,以及寂天論師《大乘集菩薩學論》中多有引用。在尼泊爾,《三摩地王經》和《法華經》(Toh 113 The White Lotus of the Good Dharma)、《金光明經》(Toh 555 The Sūtra of the Sublime Golden Light (1) )等經典並列為當地佛教九部大典之一。
在藏傳佛教中,《三摩地王經》是諸派所推崇的經典,並被許多論典廣泛引用,這包括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有龍欽巴尊者、蔣貢康楚仁波切、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米龐仁波切等諸位祖師大德的論著。《三摩地王經》在噶舉派中具有相當顯著的地位,因為相傳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岡波巴即為月光童子的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