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之秘密」的譯者大衛・菲奧達利斯博士。
歷經十數年夙夜匪懈的努力之後,【八萬四千・佛典傳譯】終於在2023年出版了《如來之秘密》的英文譯本。84000的全職翻譯亦是「如來之秘密」的譯者大衛・菲奧達利斯博士(Dr. David Fiordalis) 表示:「《如來之秘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大乘佛教文獻。」《如來之秘密》不僅行文妙雅、敘述風格引人入勝,更為重要的是經典中金剛手菩薩以如來身、語、意為框架,對佛性的義理進行了一系列詳細的闡述。為此,我們採訪了大衛,請他分享翻譯這部佛典《如來之秘密》的故事,並就如何閱讀這部佛典與理解當中含義為讀者們提出建議。以下為訪談文字稿:
84000:恭喜您完成這部佛典的翻譯工作。這是一部長達兩百多頁、共分二十五章的大部佛典。能與我們分享翻譯《如來之秘密》的緣起和其中的故事嗎?
大衛: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類似的文獻,對梵語也熟悉。感謝安得雅・達克特博士(Andreas Doctor,84000 編輯總監)和約翰・康提博士( John Canti ,84000資深編輯)給予我寶貴的機會,讓我進行《如來之秘密》的翻譯工作。他們因為我的背景而認為我適合這個項目。
初稿其實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完成,當時是我根據藏譯本所翻譯的。早在幾年前,學者彼得-丹尼爾・桑托(Péter-Dániel Szántó)整理出了15世紀尼泊爾梵文写本的譯音(羅馬拼音),為此我聯繫了史丹佛大學的同事保羅・哈里森(Paul Harrison),請他給我發送了該手稿的掃描件。有了這份音譯手稿之後,部分梵本的內容就變得更容易理解了。
84000:以梵文原典作為參考是否有助於將佛典更完整、更準確地翻譯出來?
大衛: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參照現存梵文原典可以使英文譯本更加豐富。當你閱讀梵文原典時,就能夠直接體會梵文原典語言的深度。同時,擁有出色的藏文譯本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古代藏地譯者對梵文原典的理解方式。這是雙向的,因此我們的初衷並不是在尋找確鑿無誤的內容,因為無論是原典或譯典,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對於《如來之秘密》這部佛典,其行文本身就有許多微妙的文字遊戲和偈誦,因此透過閱讀和研究梵文原典,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更絢爛的文采。老實說,英文譯本當然不可能完整地把古代譯本的文采展示出來,這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只能盡力如實呈現,以便使讀者更好的閱讀及理解此經不同層次的含義。
84000:能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這部經典的結構嗎?
大衛:本經的敘述風格相當直接,我在已經出版的「引言」中有詳細的說明。主角是金剛手菩薩,他開示各種教法,並被授記未來成佛。在經文的前半部分,金剛手就菩薩與如來的身、語、意之秘密給予一系列教授。後半部分,金剛手講述了佛陀的生平事跡——行極苦行、前往覺悟之座、戰勝魔羅、獲得證悟以及轉法輪。之後,佛陀授記金剛手為未來佛,並至金剛手住處應供。經中穿插了法教開示與對話等內容,並記敘了很多奇聞軼事。這些故事所涵蓋的主題十分豐富,刻畫了大量的人物形相,其中包括金剛手、梵天娑罕帕提(Brahmā Sahampati)以及佛陀的一些本生故事。最後,金剛手和佛陀分別誦念兩則長咒以護持佛法,令法住世。此外,這部經典也有各種偏離大主題的內容,當中涉及遙遠的過去和未來,因此在「引言」中我給出了更詳細的概要,將經典的敘述與貫穿全文的教義綱要聯繫起來。
84000:能否提出一些讀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或智慧法語呢?
大衛:此經確實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內容。說到這部經典中最著名的譬喻,當屬金剛手菩薩表示佛陀從證悟至涅槃期間,始終未曾宣說一字,也沒有任何詮釋和表述。對我而言,這是相當震撼的。 金剛手菩薩進一步表示,在此期間,佛陀並沒有任何起心動念,皆因佛陀安住於禪定狀態。然而,不同的聞法眾生卻以為佛陀根據他們的信願和動機,對他們開演佛法。佛陀的真實本質(本來面貌)是什麼呢?這句話引出一個譬喻——將佛陀的形象比作風鈴,這提出了此經的重要課題之一。
84000:這是個大課題!以風為比喻如何幫助我們了解如來的本質呢?
大衛:正如金剛手菩薩向寂意菩薩解釋,風鈴被風吹動時就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這並不需要手動去觸碰風鈴。同樣地,佛陀的言語是因了知眾生的動機而產生的,但他不需要特別費心去構思。此外,以風鈴這個無生命物體做譬喻也很有意思。將佛陀與無生命的物體進行比較,進而解答了一個關於佛陀本質的難題。在這個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都可以開始思考這個課題。整部經典其實都在闡述這樣一種概念:佛陀雖然顯化了無數不同的形相,但相續卻始終處於本淨無染的狀態。我們用風鈴等一些類比來幫助解釋這種狀態,但即便如此,這個狀態仍然是神秘或難以理解的,這可以從經題中的「秘密」二字體現出來。
84000:您能指出一些最能引起我們一般受眾共鳴的關鍵內容嗎?
大衛:在我看來,凡對佛教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能夠在這部經典中找到與他們有所共鳴的內容。比方說,對於那些正在尋找複雜的哲學對話,一心探究無我和空性等高深概念的人而言,他們應該也可以在整部經典中找到共鳴。如果有人想了解佛教基本道德和佛教基礎修行價值觀,那麼這部經典中的第十九章護世品和第二十二章阿闍世王問答品就有相關內容。如果有人喜歡描繪佛陀威儀莊嚴的故事,可以閱讀第十八章佛陀前往金剛手菩薩居處應供那一段。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則以創意且有趣的方式,講述佛陀擊敗魔羅、佛陀的證悟以及第一次說法,這個部分與《普曜經》中的內容雷同。
84000:能否請您給一些閱讀這部經典的方法,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吸收其中的真義?
大衛:無論是修行者,或任何對佛教文獻感興趣的人,我建議在閱讀這部佛經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細細咀嚼,仔細地閱讀並反思每句話裏的含義。人們可以隨機選擇局部內容進行閱讀,就法教而言,經典中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意義,都值得讀者們細細推敲。
84000:從文學角度而言,這部經典是否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法義和修行?
大衛:對於側重談論文學力量的人,他們大多會關注敘事文學如何建構或投射自己的世界。我們都試著通過某種角度來賦予自己生活的意義。懷揣各自所認同的價值觀,我們在自以為真實的世界中過著各自的日常生活。在我看來,當人們閱讀佛教文獻時,他們所定義和理解的世界就有機會受到佛典所創造的世界影響。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就能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84000:感謝您將這部重要的經典翻譯成英文!您與翻譯團隊所有成員以「傳譯佛典 覺醒人心」為己任的辛勤付出,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衛:謝謝您給予的機會,讓我能夠與讀者分享關於這部經典的一些想法!
延伸閱讀
英譯佛典:
古漢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