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曆最吉祥的薩嘎達瓦月,【八萬四千・佛典傳譯】迎來重要進展——備受尊崇的《般若十萬頌》已完成二十八品的翻譯,並正式上架雲端藏經閣。該經由著名般若經典專家加雷斯·斯帕漢姆(Gareth Sparham)翻譯,堪稱目前最為詳盡的英譯本之一。主編安德烈亚斯·多克托(Andreas Doctor)表示,團隊計劃於2026年6月前完成此經的全部翻譯與出版工作。
為推動此龐大工程,84000曾發起「點亮心燈・傳譯般若」眾籌,獲得超過5000位護持者的支持,共籌得一百萬美元,加上私人捐助,這確保了翻譯、編輯與技術團隊的工作能夠如期展開,並以最嚴謹的態度完成這部佛教經典的現代傳譯。

浩如煙海
《般若十萬頌》共有十二卷,占整部《甘珠爾》的15%,堪稱佛典總集中最龐大的佛典。儘管它與《般若二萬五千頌》《般若一萬八千頌》在內容主旨上皆闡釋了菩薩修行與空性智慧的實踐之道,但《十萬頌》提供了更方廣、更細緻的闡述。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所宣說般若經典,詳列一切法門,同時指出這些法皆非實有,應如幻如化而觀。
鉅細靡遺
此經之特點,在於對諸法的反覆列舉與否定。在較短版本中,重複內容往往被歸納簡化,但《般若十萬頌》中幾乎逐條完整列出,每段差異僅在法類,語句結構高度一致。這非僅為分類學習之便,更是為幫助行者破除執著、深入觀修空性。
84000編輯森尼爾·里奇(Dr. Nathaniel Rich)指出,這種設計如同密咒誦持,每一次重複,都是一次對「我執」的鬆動與釋放。「它不為建立新概念,而為消融我們對自我與現象的固有認識。」
《心經》
《心經》雖短,卻被譽為般若經典的精華版,其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教義,正是長篇般若經典所反覆說明的核心。正如資深編輯約翰·康提博士(Dr. John Canti)所言,《心經》之意義,不在幾句話的表意,而在其所承載的整體般若教法的精神。
邁向覺悟

在長篇的般若經典中,佛陀與須菩提、舍利弗、帝釋天等進行廣泛而深刻的對話。正如約翰·康提博士所言,透過這些問答,佛陀為不同根器的眾生開示了多條修行之道,並闡明了各自的修行目標,最終皆歸向圓滿無礙的佛果。在這些修行目標的啟發下,行者能夠透視輪迴中各種現象的虛幻本質,將道上的種種法門實踐於生活之中,並逐步成就覺悟所具備的無量功德。然而,康提強調,即便這些現象、因果、功德、乃至整個修行與證悟的過程,看似種種分別、種種差異,但本質上皆不具實體性,皆應以空性正觀來對待,方能真正契入般若智慧。
海浪慧湧
約翰指出,所有《般若波羅蜜多經》本質上都在討論相同的主題——無論是對現象本質的觀照、對修行次第的開示,還是對證悟功德的描繪,其核心皆在於引導行者認識萬法如幻與緣起星空。
然而,這些經文的目的,並非在於構建抽象的哲學體系。他強調:「重點在於,我們作為經教的聽聞者與讀者,應反觀內心,質疑並逐步鬆動那些根深蒂固的執著與概念——那些往往是我們無意識中認為‘理所當然’的實有觀念。」
約翰以「如海浪一般」為喻,藉以表示初讀之時可能感到冗長或難解,但若以堅定心持誦、觀修,將能從中獲得強大的轉化力量。他說:「任海浪一波波湧來,終有一刻,您會領悟其中的含義與要旨。」
相關閱讀:
《般若二萬五千頌》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Twenty-Five Thousand Lines, Introduction >
------------------------
Story by Carol Tucker
Contributions by John Canti and Nathaniel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