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བསིལ་བའི་ཚལ་ཆེན་པོ།
- Mahāśītavanīsūtra
- 《大寒林經》
Do not be scared. Do not be frightened. Do not be terrified. Be nothing but fearless.
【八萬四千 • 佛典傳譯】致力於將記載著佛陀言教的廿三萬一千八百多頁經文翻譯成現代語言,開發和增強交互式工具的運用,於線上無償提供開放式流通,並且通過 和理念相同的組織和學術機構的合作,為學者與修行者創建研讀佛典的資源寶庫。
聚沙成塔,眾志成城。因為有了您的護持, 我們才能夠將數萬頁的佛經翻譯出來並於線上廣布流通。 您的善款將幫助我們實現這個宏大的願景, 讓我們能夠將浩瀚無邊的《大藏經》以最便捷的方式普世共享。 即刻捐贈,共植福田。
在這部簡短的經文中,佛陀宣說人終生不可執取的四種謬見:(1)於女人間可得快樂,(2)於王宮中可得快樂,(3)依靠健美身體可得快樂,(4)依靠財富資具可得快樂。
閱讀全文 »
此經中,佛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與眾比丘與菩薩俱。佛言,有四種法菩薩常應修行,縱遇命難,亦不得捨:一不捨菩提心,二不捨善知識,三不捨安忍調柔,四不捨阿蘭若。經文末尾,世尊復以二偈重宣此義,言說不捨此四法者必將證得無上菩提。
閱讀全文 »
這是由世親所著《聖四法大乘經》(Toh 251)的簡短釋論。《聖四法大乘經》宣說菩薩道不可棄捨之四法:一不捨菩提心,二不捨善知識,三不捨安忍調柔,四不捨阿蘭若。釋論中提出宣說此經的種種目的,解釋為何經中將菩薩稱為大乘行者,說明四法所對治的修行障礙、所支持的有利因素,以及聲聞、辟支佛為何不被稱作菩薩。
《大寒林經》是《五護陀羅尼》中的一部。這是在信奉大乘佛教的地區最廣為流傳的佛經之一,常用於禳災解厄。本經能夠保護佛教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免受那些居住於僻靜山林修行地的眾多鬼魔所製造的種種疾病與障礙。
閱讀全文 »
《明咒妃大隨求母》是《五護陀羅尼》中的一部。這是在信奉大乘佛教的地區裡最廣為流傳的佛經之一,常用於禳災解厄。大隨求母,正如其名所示,將依法繪制書寫的咒文制成護身繩符,佩戴於頸臂,或安置於幢剎、靈塔、火葬柴堆等多有裨益之處,所求必將滿願。佩戴或聽聞此陀羅尼具有多種功效,包括預防和療癒疾病、求得子息、調伏非人鬼神等。
閱讀全文 »
《明咒妃大孔雀母》是《五護陀羅尼》中的一部。這是在信奉大乘佛教的地區最廣為流傳的佛經之一,常用於禳災解厄。大孔雀母陀羅尼雖為解除致命蛇毒所說,但亦可救護一切由於旁生、鬼神滋擾或人體、環境失衡所引起的病痛,以及咒術、蠱魅、盜賊、天災、刑罰等諸厄難。
閱讀全文 »
被稱為《五護陀羅尼》Pañcarakṣā的五部經典主要闡述有關佛典中的醫療保健和護衛的方法。本次訪談將著重於討論其歷史與在整個佛教界的應用,特別關注其在藏地的翻譯和傳播。
您也可以從鏈接前往雲端藏經閣閱讀已發布的五部《五護陀羅尼》經典, 以更好的了解內容和為參與活動作準備!
在這部簡短的經文中,佛陀教導阿難:凡諸怖畏、困厄、過患之生起,皆由愚者起,非由賢者。世尊進而開示賢者與愚者之區別——概而言之,有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者,即為賢者。爾後,世尊逐一略說其中含義。巴利文佛典中亦有收錄此經。
閱讀全文 »
本文包括一個節選自《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卷》(上)(Toh 558) 之中加持藥物的短咒。
閱讀全文 »
這是一篇頂禮三寶及藥師佛的短文,其中包含了一個加持藥物之明咒。
閱讀全文 »
《甘珠爾》中有四篇以大白傘蓋佛母陀羅尼或咒語為中心的經典,持誦明咒的修法在佛教傳統中常被用以消除各種不幸、疾病和障礙,至今仍然廣泛流行。大白傘蓋佛母是佛陀入於三昧第三十三天時,從佛頂髻化現而出。在一些文本中,她也被認為是度母等其他女性本尊。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