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17年全球連線經典迴響,誦經聲響遍72個國家

在2月27日藏曆新年的這一天,84000與悉達多本願會共同舉辦全球連線經典迴響,一同讀誦84000近期翻譯的《甘珠爾》佛典。 來自20個不同國家、37個城鎮、將近千人,大家跨越不同時區,同時透過Zoom雲端視訊平台一同讀誦佛典。除此之外,尚有來自52個不同國家的11000人,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加入經典迴響。 84000的主席─宗薩欽哲仁波切於清晨6:30,在新加坡帶領著大家一同連線讀誦。仁波切提到他非常高興能由這樣一個讀經的特別活動來展開這新的火鳥年。 2017年全球連線經典迴響(視頻): 傳統上,經典迴響是由僧眾以數週或數月的時間,大聲讀完整部《甘珠爾》—— 即佛陀言教的文字記錄。每位僧人選擇其中某一函、某一部、某一段,所有僧人同時讀誦自己所選的部分,整體迴盪出洪亮繽紛的法教梵音。這種修持旨在透過讀誦,熟悉佛陀的言教,而欽哲仁波切指出,這就像是直接認識佛陀本人。再者,讀誦佛典能利益一切有幸聽聞佛陀法教的眾生。 這次的活動,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雖然不是如寺院一般持續數週或數個月,而僅是30分鐘的讀誦,但所有的參與者同時上網連線,讀誦84000最新翻譯完成的七部佛典: 《緣起經》 The Sūtra on Dependent Arising 《臨終智慧經》 The Sūtra on Wisdom at the Hour of Death 《彌勒所問經》 The Question of Maitreya 《彌勒問八法經》 The…
Read more »

經典贊助人陳霞琳訪談

陳霞琳女士是【八萬四千•佛典傳譯】的經典贊助人之一,她以先夫名義贊助了一部長篇經典《菩薩藏經》。84000請陳女士分享她學佛的因緣以及她為何如此支持佛典英譯的計劃。 問:可否與我們分享您學佛的因緣? 陳霞琳女士:我自小就是基督徒。因為從小就常生病,覺得世間很苦,所以會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時間機緣去考慮生死的問題。那時候我病的快要死了,母親帶著我去各個寺廟求神拜佛,可我看到佛教講有關十八層地獄的一些有關因果的事情,就覺得害怕不願意相信;後來別人告訴我媽媽說,你們去拜耶穌吧,他也是可以信的、也醫了很多人的病。那時我媽媽就因為這樣的緣故有信心,於是我就去信了基督教。 我對宗教有特別的天賦、有很強的信心,而且非常地守戒律。年幼時就積極熱情的參與宗教活動,認為宗教信仰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後來拿了浸信教會的獎學金到美國德州讀書,在那裡遇到我先生,牧師讓我傳教給他,雖然先是不情願後來也只好答應,我先生也因此受洗信了基督教。 然而因緣的變換是不可思議的,我後來轉信佛教卻是因為他的關係,當時他生重病心臟痛但是找不出原因,西醫看不好接著找中醫幾乎要病危了,後來經貴人指點去找佛教的法師宣化上人求救,雖然身為基督徒,但為了救先生的命,只好陪同先生去求法師。宣化上人在第一次見面時,就送了一句話給我,他說「他非即我非,同體憫大悲。」由此開啟了我的佛教學習。 開始的十幾年間是跟一位女居士學習顯教的經典,雖然也蠻用功的可是常常挨罵。這也讓我有些困惑,後來去了五臺山,山上的師父說,「你們女眾學經典非常情緒化,你們不是用經典來看問題,你們是用自己的情緒在看問題」,就是說,哦!我覺得這個人家庭很圓滿,所以我要跟他學習;他做事什麼的都能面面俱到,很多人都相信他;我的同學都在這裡面,所以我也相信他…,但是,我們不去看經典裡面怎麼談這個問題,我們沒有智慧。我們看經是經,我是我,我和經典之間的關係就是,我誦經典,但是經典是經典,我是我。這給我很大的啟示,於是 我就開始審視查找自己的缺點, 開始看自己的發心。 與宗薩欽哲仁波切認識的因緣,是由修建頂果欽哲仁波切在五臺山的舍利塔的關係才開始的。那一年仁波切親自帶領著兩三百人去五臺山朝聖,在冷冽的風雨中朝五台是非常艱辛危險的;特別是其中有年老體弱的人需要照顧。親身參與這整個旅程讓我對宗薩欽哲仁波切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對他心悅誠服。從此之後,就改變了對他表面的看法。他在私底下時,是非常嚴肅的一個人,而且他一直在很放鬆的狀態。他很嚴肅,對法很堅持,對法的尊重和堅持。 問:您為何會來贊助84000呢? 在一開始時,我錯過了創始贊助人的機會。因為我先生過世,才有另一個契機去捐一整部經典。算是我的福報大吧!我個人比較喜歡和般若相關的經典,所以選了一部符合我心願的經典贊助。 我們所有能參與的人,都真的是非常幸福的。想想看,這一代人做不完沒有關係,因為在過去譯經也是需要這麼多的時間。可是你要知道,過去只有皇帝,或者是帝王之家的人才能做的事情,或者是出家人才能做的事情,可是現在像我這樣的升斗小民都能夠參與,拍拍自己的肩膀,我真是太幸運了。我覺得可能會因為這個功德,在我死後可能會燒出舍利子。你知道嗎?譯經的功德真得很大。我們只是因為這樣的影響,又只是出一點點資金,來成就這件事情的人,真是很幸運。 問:有些人認為佛經翻譯成英文而不是中文,華人無法從中受益,您怎麼看? 我覺得應該要有慈悲心,不應該分華人,或其他人的。因為佛教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應該是漢人的福報很大,因為這個福報很大,我們應該要以此為根基,再向外傳。否則的話,其他的人種更沒有智慧去理解佛教,就會誤會佛教只是東方的宗教,而有局限性。所以我認為說,佛法本就是談慈悲心、菩提心、然後談結緣。 我們現在看的經典,都是過去的人翻譯的。鳩摩羅什等…… 他們其實都不是漢人,應該這麼講:他們為什麼不把經典翻譯成自己的文字,而是翻譯成當時一個最大國家的文字?如果不是這樣,佛法怎麼可能留到今天,怎麼可能傳播?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做這樣的事情。我們說東方不亮西方亮,它總是留著,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面的一個角落上留著很完整的道法。我覺得應該這樣看這個問題。 唐朝的人若不去做,我們現在也沒有辦法看到這麼多中文的經典。是當時就做好了,中國的佛經翻譯非常厲害,當時幾乎是每一個大的經都有七、八個、十幾個翻譯版本,而且從十幾個版本裡面再找出來一個兩個三個我們喜歡的版本,就像《華嚴經》,它有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幾十華嚴這樣的,我們非常幸運。可當時的人若不做努力,我們現在也不可能享用。我們現在就在做唐朝人做的事。 我們佛教徒都相信我們並非只轉世一次。未來世,我也不見得就能看得懂中文的佛經。像現在的人,要去讀中文佛經都不容易,何況是未來世。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英文經典當做輔助的話,你是會很累的。 很多人讀不懂《廣論》,到最後怎麼讀懂的?是讀英文版啦!我們讀《廣論》時是中英文版對照著讀的,中文的看不懂啊!我們的英文版《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翻得非常漂亮,然後《普賢上師言教》翻得很好。可是,我以前在讀《廣論》時,因為當時法尊法師在譯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時,是用藏文的語法翻出來,所以前後文是倒過來的,倒裝句,是在形容什麼你看不出來。因為中國人的習慣是形容後面,後面的再形容前面,對吧。但是就看不出來,整個藏文是倒過來的。所以那個非常難懂,所以我們最後再用英文版來確認。所以英文版的重要性在這裡。當你看中文版有問題的時候,英文版是一個很好入門的地方,還好過白話文,準確度更高。 陳霞琳女士簡介 陳霞琳女士,文化藝術工作者,先是在2002年至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工作,之後再轉入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擔任中學中文部主任。自2011年開始創立自己的藝術工作室,以茶、畫、飾、禮為其工作室主題。…
Read more »

關於《緣起經》

84000的最新譯作《緣起經》,如題所述,這部經論述了佛教因緣緣起的法義。緣起法被廣泛認為是佛法的核心精髓,也常被稱為十二支因緣(nidāna),通過詳盡的圖像描繪出由無明至死亡的十二支因果關係。 「生命之輪」20世紀初,来自于西藏。攝影:魯賓藝術博物館 在印藏佛教寺院和各個中心經常能看到繪有「生命之輪」或「輪迴之輪」圖像的壁畫和唐卡(畫在布上的圖),用於輔助在家居士和僧侶們學習佛教的世界觀。輪迴圖中的最外圈代表了十二因緣,從無常「惡魔」左獠牙下午一點鐘方位的盲人圖像開始。如下所列為十二因緣表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相應代表的描述。   無明:以盲人為代表 行,造作,業行:以陶匠為代表 識:以跳躍的猴子為代表 名色(有時指五蘊):以船上的人為代表 六入(有時用「六識」),或者六處(ayatanas):以六間屋子為代表 觸,根境識三和合:以相擁的男女為代表 受,或感受:以被箭射中眼睛的人為代表 愛或欲:以酒鬼為代表 取或執:以摘果子的猴子為代表 有,或行業:以出嫁的新娘為代表 生:以生產的婦人為代表 老死:以老人為代表 十二因緣揭示出佛教因果觀的複雜與深奧,概述了導致(思想上、習性上或肉身上)投生的順序過程。雖然釋義略有差異,緣起法仍為各個佛教學派認定為佛法的基礎教授。 根據《緣起經》其中一位主要譯者凱西•肯普(Casey Kemp)的解釋,她認為此經揭示了緣起法在大乘佛教的重要性:「有時,人們會忘記一切諸乘(及傳統)的教義,包括無我、無常、空性,乃至眾生成佛的潛能,全都奠基於緣起法。」 她並引用以下經文: 緣起即如來法身。 見緣起即見如來。 不僅如此,肯普還提出,這部經在《甘珠爾》中以不同形式出現了至少五次,可見此經在藏地備受重視。 如肯普所說:「很多學者和佛教徒都聽說過馬勝尊者(Aśvajit)將緣起偈句傳授給舍利弗的故事,馬勝尊者是佛陀早期的五比丘之一,也曾參與集結佛陀的教法。然而,此經中所提到的有關佛陀親自向觀世音菩薩傳授此偈句的這件事卻鮮為人知。這部經是在天界向菩薩們傳授的,這更顯示了緣起法也是大乘的法教。」 這部經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闡述了將陀羅尼銘刻到圖像、雕塑或佛塔上的重要性。肯普提出:「佛經常被認為是佛陀的化身或舍利,特別是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在這部經中解說複製此經經文的功德,若物件上印有此經即成聖物,即便只是印製在如醋栗果般大小的佛塔上,都能積累巨大功德。」 這部緣起經由維也納的佛語翻譯小組(Buddhavacana Translation Group,)在堪布昆秋滇貝(Khenpo Konchok Tamphel)的指導下歷經數月才得以完成。在湯姆•提樂曼斯(Tom…
Read more »

2017 Global Resounding Reaches 72 Countries

On the 27th of February, marking the first day of Losar or the Tibetan New Year, 84000 and Siddhartha’s Intent hosted a global online “resounding” of the recently translated 84000…
Read more »

The Sūtra on Dependent Arising

84000’s most recent translation, The Sūtra on Dependent Arising, discusses the Buddhist doctrine of the dependent arising of conditioned phenomena. This concept is considered by many Buddhists to be the essence of…
Read more »

Interview with Sūtra Sponsor Lynda Chang

Ms. Lynda Chang is a sūtra sponsor of 84000: Translating the Words of the Buddha. She sponsored the full-length translation of the The Collected Teachings on the Bodhisattva in the…
Read more »

Cutting, Carving, and Communicating: Efforts of Past & Present Translators

During a recent presentation, Huang Jing Rui, Executive Director of 84000, spoke about the immense hardship endured by translators of the past and reminded 84000 supporters that every sūtra available…
Read more »

女譯者訪談

央堅卓嘎雜度桑在國際佛教學院(IBA)完成為期兩年的翻譯課程後,開始為84000進行翻譯的工作,現在已完成學習課程,並發願將所有的經典翻譯成英文,讓所有不論會或不會說藏文的人都可以閱讀佛陀的言教。她分享了在84000第一次成功翻譯佛典的經驗。 是什麼啟發了您,讓您決定參與經典翻譯? 我想了解佛陀親口宣說的話,而不僅只是閱讀關於他人的評論。我想聆聽佛陀實際上說過的話。這就是主要的原因。 您是如何加入84000? 我在IBA 國際佛教學院完成兩年的翻譯課程後,參加了84000計劃。當時IBA的院長堪布久登(Khenpo Jorden)認為,參加【84000•佛典傳譯】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會是一件好事。於是他將我們分成小組,並給予不同的經典進行翻譯,每一小组由一位出家眾和一位在家眾所組成。 您翻譯了哪些經典? 堪布分配經典時,他幫我選了《佛說老女人經》。因為我又老又是一個女人,我覺得他像是在開我玩笑,但當然不是這樣。我當時沒有意識到,其實沒有幾位女性在從事翻譯工作,特別是藏族女性。我也許是唯一的一個,所以我覺得很幸運。完成翻譯之後,更是感到非常的慶幸。覺得這會是我一輩子的工作,對我來說它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重要。 這是關於一位非常貧窮的老婦人,當她正在毘耶離城割草時遇見佛陀。她向佛陀提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問題,並且得到了答覆。這樣一位窮困的老太太居然能夠提出如此的問題,多麼令人驚訝!長話短說,幾年之後,我跟隨薩迦法王和他的家人一起朝聖,途經毘耶離城,當時我只是到處走走,突然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穿著白色紗麗的老婦人正在割草!剎那間我翻譯過的經典全部從腦海湧出,我想著:「這是多麼地吉祥啊!居然有一位老婦人在毘耶離城割草!」你知道這是多麼地巧合。所以我覺得很開心,有這樣吉祥的緣起,我感受到很大的加持。 在翻譯中,您遇到過什麼挑戰?又是如何面對呢? 我們面臨很多挑戰,因為我們是一群新的翻譯工作者,必須很謹慎,不能翻譯得太鬆散;而且正如我所說,我們是初學者,所以必須加倍努力。在完成初稿後交給編輯,通常編輯送回的稿件,都會看到劃滿了許多批註的紅點。我們就一再地修訂,直到最後確定無誤,編輯們才會接受我們的翻譯。所以即使我翻譯的這部經典很短,仍然是很困難的。 可以描述一下您和出家學者一起翻譯的過程嗎? 首先,我們先讀經典並進行初譯,然後再進行修改。接著我們還是反覆修改,直到我們認為可以了才發送出去。可是仍然不夠好!譯稿被送回來時總是佈滿紅色標記,我們必須一再地按照編輯建議修改,使我們的翻譯更加精準。 您在翻譯完成之後,有什麼感想? 我覺得很棒!我是藏族人,但我的藏文不夠好,無法輕鬆地閱讀經典,而我的英語相較之下要好得多。所以特別是對於新一代藏文不太好的藏人來說,將佛典翻譯成英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請問您對經典譯作的期望? 希望所有年輕的藏人都能對這些經典產生興趣並且能夠深入閱讀,因此應該鼓勵他們學習佛法。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這些是佛陀親口宣說的話,不是普通人寫的釋論。他們必須先去閱讀經典,引發出興趣之後,就可以繼續閱讀一些釋論。但經典本身已經很淺顯易懂,釋論則複雜得多,所以這是啟發他們讀佛陀言教的好方法。 央堅卓嘎雜度桑簡介 央堅卓嘎雜度桑(Yangchen Dolkar Tsatultsang),或稱央卓,1951鐵兔年出生於印度卡林邦。央卓自小就讀於天主教寄宿學校,後因成績優異而得以前往英國就讀大學。後來,央卓回到喜馬拉雅山區,致力於佛學研究與翻譯。她在加德滿都的自生智佛學院(Rangjung Yeshe Institute)研習佛教哲學數年,也完成了IBA國際佛學院的兩年翻譯課程,並且在堪布拿旺久登(Khenpo Ngawang Jorden)的引導之下,和IBA的翻譯團隊成員合作進行佛典翻譯。…
Read more »

84000最新推出英譯經文:《般若波羅蜜多一萬頌》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84000推出英譯經文: ཤེས་ཕྱིན་ཁྲི་པ། The Transcendent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Ten Thousand Lines 《般若波羅蜜多一萬頌》 Daśasāhasrikāprajñāpāramitā 佛陀在鄰近王舍城的靈鷲山上,宣說了經典中最為龐大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公元初期,這些教法以文字記載下來,隨後幾百年雖有增減,最終以二十三冊之長收錄進藏文《甘珠爾》之中。相較其他長版的般若經,《般若波羅蜜多一萬頌》更為簡明易懂。此經僅存於藏文版本中,並無相關的釋論,亦甚少被研讀。經文的結構雖大致上與長版的般若經契合,但在第一至第二品中,善巧地總結了法相的三百六十七種類別,並以智慧來審視這些因與果的特徵。作為總結,第三十一品和最後的三十三品則讚歎不退轉的菩薩,指出拒絕此教法之過失以及抄寫此經之功德。 前往84000雲端藏經閣閱讀此經與其他佛典: The Transcendent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Ten Thousand Lines…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