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緣起經》

84000的最新譯作《緣起經》,如題所述,這部經論述了佛教因緣緣起的法義。緣起法被廣泛認為是佛法的核心精髓,也常被稱為十二支因緣(nidāna),通過詳盡的圖像描繪出由無明至死亡的十二支因果關係。

「生命之輪」20世紀初,来自于西藏。攝影:魯賓藝術博物館

在印藏佛教寺院和各個中心經常能看到繪有「生命之輪」或「輪迴之輪」圖像的壁畫和唐卡(畫在布上的圖),用於輔助在家居士和僧侶們學習佛教的世界觀。輪迴圖中的最外圈代表了十二因緣,從無常「惡魔」左獠牙下午一點鐘方位的盲人圖像開始。如下所列為十二因緣表及其在傳統藝術中相應代表的描述。
 

  1. 無明:以盲人為代表
  2. 行,造作,業行:以陶匠為代表
  3. 識:以跳躍的猴子為代表
  4. 名色(有時指五蘊):以船上的人為代表
  5. 六入(有時用「六識」),或者六處(ayatanas):以六間屋子為代表
  6. 觸,根境識三和合:以相擁的男女為代表
  7. 受,或感受:以被箭射中眼睛的人為代表
  8. 愛或欲:以酒鬼為代表
  9. 取或執:以摘果子的猴子為代表
  10. 有,或行業:以出嫁的新娘為代表
  11. 生:以生產的婦人為代表
  12. 老死:以老人為代表

十二因緣揭示出佛教因果觀的複雜與深奧,概述了導致(思想上、習性上或肉身上)投生的順序過程。雖然釋義略有差異,緣起法仍為各個佛教學派認定為佛法的基礎教授。

根據《緣起經》其中一位主要譯者凱西•肯普(Casey Kemp)的解釋,她認為此經揭示了緣起法在大乘佛教的重要性:「有時,人們會忘記一切諸乘(及傳統)的教義,包括無我、無常、空性,乃至眾生成佛的潛能,全都奠基於緣起法。」

她並引用以下經文:

緣起即如來法身。
見緣起即見如來。

不僅如此,肯普還提出,這部經在《甘珠爾》中以不同形式出現了至少五次,可見此經在藏地備受重視。

如肯普所說:「很多學者和佛教徒都聽說過馬勝尊者(Aśvajit)將緣起偈句傳授給舍利弗的故事,馬勝尊者是佛陀早期的五比丘之一,也曾參與集結佛陀的教法。然而,此經中所提到的有關佛陀親自向觀世音菩薩傳授此偈句的這件事卻鮮為人知。這部經是在天界向菩薩們傳授的,這更顯示了緣起法也是大乘的法教。」

這部經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闡述了將陀羅尼銘刻到圖像、雕塑或佛塔上的重要性。肯普提出:「佛經常被認為是佛陀的化身或舍利,特別是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在這部經中解說複製此經經文的功德,若物件上印有此經即成聖物,即便只是印製在如醋栗果般大小的佛塔上,都能積累巨大功德。」

這部緣起經由維也納的佛語翻譯小組(Buddhavacana Translation Group,)在堪布昆秋滇貝(Khenpo Konchok Tamphel)的指導下歷經數月才得以完成。在湯姆•提樂曼斯(Tom Tillemans)的協助下,羅夫•舒曼(Rolf Scheuermann)和凱西•肯普合力將此經翻譯成了英文。

在提到整個翻譯過程時,肯普說:「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體驗。這是我幫忙翻譯的頭幾部經典之一。我從我的同事羅夫•舒曼身上學到很多有關翻譯方法的複雜性和其中的細微差別,同時我也向維也納大學的藏語專家堪布昆秋滇貝咨詢了很多問題。」

KonchokTamphel_2015 (1)

堪布昆秋滇貝(Khenpo Konchok Tamphel)

「我有幸能與湯姆•提樂曼斯教授(84000的主编)一起翻譯這部經典並撰寫其簡介內容。提樂曼斯教授在佛教哲學、文學、梵文和藏文方面的學識非常淵博,他持續不斷地為84000譯作的專業品質把關。與提樂曼斯教授一起翻譯這部經文,對我來說是一段重要的學習經歷。他很慷慨地投入了許多時間並且傾囊相授,教導我如何為佛典做出專業、有深度、以學術研究為根據和可讀性高的翻譯。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準確對應梵文,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一起研究陀羅尼的英文翻譯:

諸法因緣生,
法亦因緣滅,
是生滅因緣,
佛大沙門說。」

TomTillemans_2014 (1)

湯姆•提樂曼斯(Tom Tillemans),維也納的佛語翻譯小組(Buddhavacana Translation Group)以及翻譯人員合照。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緣起經》和其他經文內容、譯者專訪或是與藏文大藏經翻譯相關的其他有趣的訊息,敬請參訪84000網頁與雲端藏經閣 (原名:線上閱覽室),并請註冊電郵地址以便收到每季的電子通訊。


Posted: 2 Ap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