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宣講《彌勒所問經》

2016年11月9-10日,藉由【八萬四千•佛典傳譯】發布的最新翻譯成果,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印度予以《彌勒所問經》教授。為增進大眾對佛陀修行歷程的憶念,此次教授特別選在菩提迦耶附近尼連河畔的Sujata Village,那裡正是當年出家的悉達多太子放棄多年苦行,接受牧羊女食物供養,轉而前往菩提樹金剛座修行的起點。

此次開示由鹿野學苑(印度悉達多本願會)和新加坡悉達多本願會提供贊助。在煙霧繚繞的稻田和連綿起伏的群山懷抱中,約有500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宗教背景的人士前來聆聽仁波切的教授。在矗立於開闊曠野的一座簡陋的的VIA小學校舍屋頂,仁波切向佛弟子展開了關於菩薩發願、修行的開示,伴隨著其間穿插繚繞的古梵文佛經唱誦,大家彷彿回到佛陀傳法的久遠年代,心中深受啟發鼓舞。

仁波切在一座簡陋的的小學校舍屋頂上給予佛法開示。攝影: Winnie Alamsjah

仁波切以此次傳法地點的重要性作為開場白,讓大家思考正是在此處的某個地方,我們或許正坐在佛陀曾經走過的地方。儘管那是在2500年以前,仁波切卻認為佛陀的教授仍然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這些教授都著重在尋找真理、發現真理。不只是物質方面的真理,更是我們的心念、感知與世界的真理。

在深入解說之前,仁波切對聽眾們說,這部《彌勒所問經》就像很多佛經一樣寓意深廣且冗長。他還說:「像我這樣的人甚至都沒有辦法去想,要如何解釋這樣的經典。」仁波切解釋道,要能準確地闡述一部佛經,這個人必須是登地的菩薩。儘管如此,在完成了兩個下午的教導之後,仁波切希望聽眾們已經瞭解到《甘珠爾》藏經内蘊含著無量無邊的智慧,並非只有重複的儀式和某種文化上的迷戀,而是甚深不可思議,自度度人的究竟解脱之道。

宗薩欽哲仁波切教授《彌勒所問經》。攝影:Winnie Alamsjah

如有興趣閱讀《彌勒所問經》英譯版,請點擊這裡。下面是84000對該經的總結:

在《彌勒所問經》中,彌勒菩薩請問世尊,一位菩薩要想證悟需要具備哪些功德。世尊列出了幾種功德,首先提出了圓滿利他的菩提心。然後,世尊又對阿難陀尊者講述了彌勒菩薩如何在過去世禮敬當時的佛陀,並且就在發願要像佛陀一樣的時候,當下證悟無生法。阿難陀尊者接著問,為什麼彌勒菩薩沒有更早些成佛? 世尊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將彌勒菩薩與自己的功德與事業做出對比。世尊講述了自己過去生所經歷的一些苦行難行的例子;另一方面,彌勒菩薩則是依循易行善巧而行菩薩道,如修行七支供養與六度波羅密,彌勒菩薩當時所發下的大願都收錄在著名的《彌勒願文》當中。另世尊宣言,彌勒菩薩將在眾生煩惱較輕時成佛,而世尊自身所發的願則是要度脫無明且五毒熾盛的眾生。

此次教授的完整記錄後將公佈在悉達多國際本願會網站,在此摘選出部分開示內容,與大家共勉。

關於「彌勒之願」

  • 釋迦牟尼佛要說明的是彌勒之道是如此充滿喜樂、如此祥和、毫無艱辛。尤其是彌勒通過過去的祈願而證得諸多證悟的功德,而他的《彌勒願文》也收錄在此經(即《彌勒所問經》)中。
  • 菩提心是一項龐大的計劃,一個巨大的項目,一個偉大的願景。我可以很輕易地說:沒有比這更偉大、更宏偉的願景了。這比建設國家、拯救世界免於污染、拯救環境、拯救人類還偉大。我們談論的課題遠比這些偉大得多。我們在此談論的是要讓所有眾生都證悟、 讓所有眾生都能了悟真理、讓所有眾生都能免於一切的散亂,是這樣的偉大願景;而且我們說的是要以自己的力量做到這一切。
  • 當我們說到這樣的偉大願景時,有時在我們看來會有點抽象。你可能有時會認為這是在痴心妄想。如果我們無法獲得世界和平,怎麼可以想像自己令一切眾生證悟呢?這似乎是超越了所有的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你也許是這麼想的。但是對大乘的行者而言,此經也是這麼說的,這種「我做不到」的想法像是一種根本的怠惰,根本的自我虐待。

關於「輪迴」

  • 事實上,在佛教徒看來,所謂輪迴指的是任何讓你遠離真相的狀態。任何事物,即便它看起來像是善道,即便它展現出是善道,但只要它讓你遠離真相,又或者他隱藏了真相,那他就是一種束縛,一個枷鎖。捆著你的無論是鐵鍊或是金鍊,都毫無關係,只要你被捆住,你就沒有自由。

關於「幫助眾生」

  • 一位菩薩所能提供給他人最大的幫助,就是當有人問及佛法上的問題時給予正確的答案。因為作為一個成就不是很高的菩薩,你不一定有能力進行其他利益眾生的行為。但至少你可以學習給予正確的答案。我想,這當然也包含正確的聽聞與思維。

關於「正念」

  • 如果你知道自己做得不正確,你就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如果你知道自己散亂,你就知道無散亂的功德。如果你知道自己散亂,你就知道正念的功德。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正念,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正念的功德,不珍惜正念的功德。我們還沒看見、還沒嚐到正念的味道。因此應當不斷提醒自己,我們沒有正念,我們需要保持正念。

攝影:Pema Abrahams


Posted: 20 Dec 2016